
2000年前,上帝降世為人,親自建立教會,並命名為「上帝的教會」。 上帝的教會持守耶穌立下的新約真理。殷勤地傳播福音的使徒,將新約傳到了羅馬帝國各地。隨著時間流逝,使徒們離世,懷著各種想法和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入教,最初純正的信仰也逐漸開始褪色。教會面對殘酷的迫害後世俗化,經歷這迂回曲折的歷史後,耶穌所建立的遵守新約真理的上帝的教會完全消失了。
如今世上有很多自稱相信耶穌的教會。其中哪一個教會才是正統上帝的教會呢?讓我們以2000年前的上帝的教會遵守的新約真理、教會歷史和聖經預言為中心,尋找答案吧。
初代教會史:耶穌和使徒時代
耶穌傳播了天國福音,建立了教會(太16章18節)。彼得、約翰、保羅等使徒所在的教會名叫「上帝的教會」(林前1章2節、11章22節,加1章13節)。上帝的教會的主要特徵是跟隨耶穌的榜樣,遵守安息日1、逾越節2等新約真理。
- 安息日:雖然如今大多數教會在星期日遵守禮拜,但耶穌從未吩咐過要遵守星期日禮拜。耶穌一直在安息日,即星期六遵守禮拜(路4章16節)。此外,耶穌還教導:上帝的百姓要遵守安息日直到世界末了(太24章20節)。因此,初代教會效法耶穌的榜樣,遵守安息日律例(徒17章2節)。
- 逾越節:耶穌通過逾越節立下新約,藉此赦免遵守之人的罪並賜予他們永生的祝福(太26章17-28節,路22章14-20節,約6章53-54節)。初代教會按照基督的福音,遵守了新約逾越節(林前5章7-8節、11章23-26節)。
然而,耶穌早已通過稗子和麥子的比喻預言新約真理將會消失。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 太13章24-30節
主人撒下好種後,仇敵在田裡撒下稗子,意味著撒但會在耶穌升天後使不法之事,即假教理充斥全世界(太13章36-42節),而耶穌的預言準確無誤地成就了。
羅馬迫害基督教與教會分裂
耶穌升天後,新約福音從猶太地區傳播到羅馬。絕對排斥別神和偶像、只信奉耶穌的基督教信仰引起了羅馬人的反感。因此,羅馬從尼祿皇帝在位期間開始迫害基督教,持續了約250年,直到A.D.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公認基督教。只因不放棄基督教信仰,眾多聖徒面臨十字架酷刑、火刑,甚至被扔到圓形競技場,成為猛獸的食物。
初代教會聖徒們的信心沒有因為各種苦難而動搖,他們按照耶穌的教導和榜樣,一直持守新約真理。然而到了二世紀,領受耶穌直接教導的使徒離世後,這種信心逐漸出現了裂痕。部分教會開始在基督的教導上添加個人意見。於是,教會分為持守使徒時代真理的東方教會和不遵守上帝律法的西方教會。
當時,羅馬帝國盛行密特拉教,即視星期日為聖日的太陽神教。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教會從二世紀開始,離棄了安息日,在星期日守禮拜。相反,東方教會持守安息日直到四世紀君士坦丁時代。
君士坦丁大帝首次頒布敕令,命令在星期日休息,停止所有政務和司法事務,接著又禁止在這一天訓練軍隊和觀看公演。但是,他們並沒有打算把舊約的安息日制度轉移到星期日。東方教會則在星期六遵守安息日。 教會史(韓文版),金義煥編審,世宗文化社,2000,145頁
此外,西方教會離棄基督的教導,在逾越節後的星期日,即復活節舉行聖晚餐儀式。作為西方教會之核心的羅馬教會甚至強迫東方教會放棄跟隨耶穌和使徒們的榜樣,即在逾越節舉行的聖晚餐,並強迫他們跟隨自己的習俗。雖然東方教會拒絕,但還是無法阻擋新約真理逐漸被不法之事,即人的想法吞噬。
但是,東西方教會之間存在差異。亞細亞地區認為最重要的日子是尼散月(Nisan)14日……還有,他們有舉行感恩聖餐儀式(Eucharist)的習慣。但是西方教會禁食直到尼散月14日後的星期日,並舉行逾越節聖餐儀式。……雖然在A.D.155年,坡旅甲與羅馬教皇安尼克託(Anicetus)討論了這個問題,但雙方都未能說服對方,於是達成了協議,以各自的方式遵守。……A.D.197年在羅馬,此爭論進入了更重要的階段。比安尼克託更強勢的羅馬教皇維克託(Victor)終止了所有混亂,強迫全部教會採納多米尼加規則(Dominical Rule),在復活節,即星期日遵守聖餐儀式。 教會史(初代篇)J.W.C 萬德著,李章植譯,大韓基督教書會,2000,121-122頁
基督教世俗化和新約真理被廢除
A.D.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成為教會史上重大的轉捩點。君士坦丁通過米蘭敕令公認基督教,逐步對基督教展開擁護、優待政策。隨著教會地位被抬高,以往不認識基督教的人也蜂擁而至。事實上,羅馬皇帝的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基督教。
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迅速世俗化,新約真理也隨之消失。A.D.321年,君士坦丁下達星期日休業令後,不僅是西方教會,連東方教會也離棄了安息日,在星期日遵守禮拜。到了A.D.325年,在君士坦丁召開的尼西亞宗教會議上,逾越節被廢除,最終決定跟隨羅馬教會的主張,在復活節舉行聖晚餐儀式。不僅如此,羅馬教會還將太陽神密特拉的誕生日12月25日改變成耶穌的誕生日。
羅馬天主教背棄新約真理,接納太陽神教的習俗,卻在A.D.392年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儘管聖徒們為了跟隨基督的教導直到最後, 甚至躲避到深山或沙漠遵守新約真理,但最終真理還是完全消失了。
中世紀教會史:教皇權時代(宗教黑暗時期)
隨著羅馬帝國國力衰弱,北方的日耳曼民族南下,在羅馬帝國領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歷經一系列的磨難後,他們改信羅馬天主教,教皇隨之成為了歐洲各國的精神領袖。羅馬天主教以很多假教理取代新約真理,教會首領得到權力後無所不為。從此,正式展開了沒有真理的宗教黑暗時期,即教皇權時代。
在此期間,斥責羅馬天主教腐敗的聲音全部被消滅了。羅馬天主教為了維持權力以及清除反對自己的勢力,設立了宗教裁判所。無數人淪為異端,遭受嚴刑拷打而失去生命。
宗教裁判所,也被稱為「宗教法庭」,由教皇諾森三世設立,並由下下任教皇額我略九世完善……想像一下穿著聖衣的道士和神父在「基督代理人」的直接命令下,以基督的名義無情、殘忍、毫無人道地折磨、燒死無辜的人。
宗教裁判所是人類史上最臭名昭著、邪惡的制度。為了維護權利,教皇設立了宗教裁判所,並使用了500年之久。 Henry H. Halley, Halley’s Bible Handbook,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2, p. 883
宗教改革史:不完全的改革
隨後,羅馬天主教販賣贖罪券,其腐敗程度達到了高峰。最終,改革的火焰在歐洲被點燃。 1517年,馬丁·路德將「九十五點批判文」貼在威登堡大學教會的正門,在德國正式開展了宗教改革。茨溫利、加爾文等人都為了宗教改革付出努力。
16世紀(要統一)出現了很多宗教改革者,他們批判羅馬天主教的腐敗,並努力按照各自的方法跟隨聖經的教導。結果,信義宗、長老教、浸信會、循道宗等各種新教興起。然而,他們只是呼籲在信心層面上改革,卻未能恢復逾越節等新約真理。新教依然承襲了羅馬天主教的假教理,包括星期日禮拜等。
之後,雖然有數不勝數的學者和宗教指導者研究和教導聖經,卻無人恢復耶穌和使徒遵守的新約真理。雖然羅馬天主教的權勢已經倒塌,但他們所制定的星期日禮拜和聖誕節等假教理仍然存在。這意味著,無論是16世紀 的宗教改革,還是之後出現的宗教指導者的改革,都是不完全的。
末後完全的宗教改革:新約被恢復和上帝的教會
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上帝主管著世界的歷史,也主管著教會歷史。雖然假教理暫時佔了上風,撒但看似得了勢,但上帝說會親自打破撒但的權勢,使聖徒脫離不法之事。聖經預言了基督,即再臨耶穌會顯現,並成就這一切事工。
我觀看,見這角與聖民爭戰,勝了他們。直到亙古常在者來給至高者的聖民伸冤,聖民得國的時候就到了。 但7章21-22節
「這角」就是但以理書7章25節中提到的「小角」。改變上帝的節期和律法,並與聖徒爭戰並得勝的小角,是指敵對上帝的勢力。然而,聖經記錄「亙古常在者」會來為聖徒伸冤,意味著上帝將蒞臨於世,除掉一切假教理,將聖徒們引向真理。
“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 路18章7-8節
耶穌說,他再臨的時候世上沒有得救的信心。就像稗子和麥子的比喻所預言的一樣,正因為新約真理被撒但廢除,世上充斥著不法之事。這種情況下,如果上帝作為最後審判主來臨,立即審判世界,無人能得救。因此,耶穌再臨時將以救主的身份來臨,而不是作為審判主。最後審判之前先再臨,恢復所有新約真理,將聖徒從不法的鎖鏈中解救出來。這就是上帝在這個時代要親自成就的完全的宗教改革。
啟示錄也預言為了揭開被封印的聖經,大衛的根耶穌要再臨(啟5章1-5節、22章16節)。換言之,再臨耶穌會蒞臨,恢復因撒但的毀謗而沒人能遵守的新約真理。因此,聖經記錄只有基督第二次來臨,聖徒們才能得救。
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 來9章28節
正是基督安商洪成就了這些聖經預言。再臨基督安商洪完全恢復了安息日、逾越節等初代教會遵守的新約真理,重建了上帝的教會。如今,唯一遵守耶穌和使徒時代真理,而不是撒但撒下的假教理的教會,就是基督安商洪建立的上帝的教會。因此,上帝的教會是完全成就宗教改革的教會,是擁有救恩之應許的正統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