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禮是一個人想成為基督徒時,為了脫去罪的衣服、以新生命誕生而進行的儀式。希臘語原文是「βἀπτισμα」,由具有「浸濕、淹沒」之意的單詞「βαπτίζω」演變而來。雖然韓語改譯聖經翻譯為「洗禮」,但若參考原文的意思,具有「浸濕、淹沒」之意的「浸禮」更為恰當。耶穌受浸禮,還有聽腓立傳道的太監進入水中受浸禮的場面也印證了這一點(太3章16節,徒8章38-39節)。在頭上或額頭上滴一點水的洗禮與聖經中的「βἀπτισμα」,即浸禮有很大的分別。
浸禮的含義 – 將罪埋葬
想一想浸禮蘊含的意義,就能夠理解為何用水將全身浸濕才是正確的儀式。浸禮蘊含將我們過去犯下的所有罪都用水埋葬的意義。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浸禮)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浸禮)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浸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 羅6章3-4節
你們既受洗(浸禮)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上帝的功用。 西2章12節
如同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後被埋葬在墳墓裡,又重新復活一樣;我們藉浸禮浸入水中,得到新生命。因此,如同把全身埋葬在墳墓中一樣,浸禮是將全身浸濕的儀式。
如今,在大多數教會進行的洗禮儀式,適用於缺少水的情況或不能浸濕全身的患者。曾經只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使用的簡略式浸禮,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普遍。像這樣,浸禮蘊含的埋葬罪之身的意義褪色,越來越多教會只用幾滴水進行洗禮儀式。
浸禮的重要性 – 耶穌吩咐的救恩律例
浸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耶穌作出了榜樣,並且是耶穌吩咐的律例。為了人類的救恩來臨的耶穌親自施行浸禮,並吩咐門徒們向所有民族施浸禮。
這事以後,耶穌和門徒到了猶太地,在那裡居住施洗(浸禮)。 約3章22節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浸禮)。 太28章19節
若浸禮和救恩沒有任何關係,那麼耶穌就不會吩咐並施予浸禮。耶穌這樣的行跡曉諭我們浸禮是為了得救必需的律例。因此,從耶穌那裡直接領受教導的使徒彼得傳播了「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禮,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的消息,並見證浸禮是「救恩的標誌」(徒2章38節,彼前3章21節)。
此外,耶穌曾說,若不以水和聖靈重生,就不能進上帝的國,即不能進天國。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 約3章5節
這裡以「水」重生是指藉著浸禮將過去的罪埋葬,獲得新生命的意思。使徒保羅也明確地見證,我們藉著浸禮以新生命重生(羅6章3-4節)。不接受浸禮、未能得到重生之人不能進入天國。這就是耶穌說信而受浸禮的人必然得救的理由。
信而受洗(浸禮)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16章16節
舊約的割禮和新約的浸禮
舊約時代以色列百姓們所受的割禮是作為上帝百姓的標誌。
你們都要受割禮(原文作割陽皮)……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創17章11-14節
因此,在新約時代上帝的百姓藉著受浸禮得到認證。舊約時代的割禮轉變為新約時代的浸禮。
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你們既受洗(浸禮)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耶穌)從死裡復活上帝的功用。 西2章11-12節
其中「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基督的割禮」是指浸禮。因此在環球聖經譯本中,記錄為「基督的割禮,即浸禮」。
你們在洗禮(浸禮)中已經與他一同埋葬……與他一同復活了。 環球聖經譯本 西2章12節
與舊約時代的割禮一樣,新約時代的浸禮是上帝與聖徒們之間約定的標誌。也就是說,上帝認證在新約真理中受浸禮的人為自己的百姓。因此,藉著浸禮我們過往的罪得蒙饒恕,從此脫離過去因罪而被污穢的人生,並藉此約定要以上帝百姓的身份度過只敬畏上帝的生活(羅6章6節)。所以,若想成為上帝的百姓,並走正確的信心之路,就要首先受浸禮。